2017.01.23

鼓勵院生獨立思考 趙怡談兩岸關係

政大書院電子報第四十七期2017.01.23

新生書院生涯導師講座「兩岸關係何去何從」

【書院記者陳俐君報導】政大新生書院12月20日晚間於山居學習中心舉辦生涯導師講座,由政大企管系校友、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趙怡擔任主講人,剖析兩岸從過去到未來的關係與趨勢,鼓勵同學獨立思考、明辨真相。


10601-11.JPG

趙怡由四個面向分析兩岸的情勢與發展。攝影:陳俐君。

10601-12.JPG

現場同學針對兩岸大學異同向趙怡請益。攝影:陳俐君。

10601-13.JPG

趙怡贈書給提問同學,並在內頁提筆勉勵。攝影:陳俐君。

  

 

趙怡首先將兩岸關係分為四階段,1949-1988隔海對峙、1989-2000欲迎還休、2001-2008不進反退、2009-2016由熱而冷等四個時期,1948年出生的他見證了兩岸關係史。他認為,儘管雙方體制上愈形隔閡,但時間終究會解決兩岸的名稱問題。

 

趙怡提到,百年前中國留學生能明辨西方國家優劣,返國後融會中西文化的優點,當代留學生卻只是一味崇尚西方民主制度。他分析,「西方就事論事,東方重視禮節。」西方人意見不合並不影響雙方交情,臺灣受儒家文化薰陶而偏重禮節,過度乃至於虛偽,常常「要了面子、餓了肚子」,使自尊凌駕於現實之上。

 

「教室內的知識無法實際應用於現實。」趙怡觀察到,臺灣人帶著滿腔理想踏入職場,卻往往無法與現實接軌;「自信滿滿的臺灣人一跌落谷底,摔跤,就再也爬不起來了!」他認為,臺灣人應該學習謙卑,不應如同美國人一般天真、熱情。

 

趙怡指出,現今中國發展快速,科技與物質水準已不容世界小覷。相較於臺灣,「擁有五十倍的人口,卻成就一百倍的GDP。」除了廉價勞力,中國企業與世界的鏈結緊密;臺灣卻固執於政治因素,不願完全開放大陸市場,違逆全球市場趨勢,「十年後,臺灣將無法與世界經濟接軌。」

 

「臺灣傳播人才到中國就業的優勢?」廣告三劉佩姍提問。趙怡回應,目前中國廣告業動輒投入巨額,臺灣作品已無競爭優勢,不過臺灣人才具備更多的「創意」,擁有很多機會。但他也提到,臺灣學生普遍缺乏溝通與表達能力,勉勵同學勇於提問、培養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。

 

 

10601-14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