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.04.13

書院主打星-X書院專案助理 張鈺婕

政大書院電子報第四期2012.04.10

常伴教育路-專訪X書院創意實驗室專案助理張鈺婕

■文/法碩三熊紹惟

「直到研究所畢業,我都沒有考過大考,我想只用考試來評斷學習成敗並不公平。」創意實驗室張鈺婕老師用平淡的語氣,道出自己的的求學過程。這段生命經驗所給予的養分,讓她在教育中堅持扮演同行人而非指導者。


X書院院生在課餘時,於創意實驗室共炊共食。照片提供:X書院。

 

X書院創意工作坊課程。照片提供:X書院。

 

  

民國99年,張鈺婕在政大創新創造力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。其後經過溫肇東主任及陳文玲老師的引薦,而在書院任職。提到X書院的歷史,是由開設了四年的創意學分學程轉型而來。創意學程第一屆開始於民國96年,當年教育部舉辦了徵件計畫,共有17個學校參加,政大就是其中之一。第一屆時,藝文中心創意實驗室還沒成立,後來由第一屆學生和設計師共同討論規劃而成。「塌塌米、木地板、舞台、水池-學生不懂設計原理沒關係,你想要什麼,就和設計師討論出來。」用創意開展人生,正是X書院的最佳寫照。

 

「創意實驗室的氛圍是,這個空間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,可以打破成規,在別的地方無法實現在這裡都可以嘗試。」有別於一般系所的教育目標,X書院著重在專業訓練以外的能力。面對著不可知的未來,X書院想深化同學與未來溝通的能力。舉例來說,X書院沒有傳統的紙筆測驗,有一回期中考題是找到自己的熱情與天賦。「不是說喜歡拍照就是交三張照片,報告呈現的內容甚至不需要與攝影有關。」張鈺婕展示了手邊的成品,那是一個豎立各式各樣店家立體模型的紙板,仔細看,一個個的店家中都藏有書院同學的訊息。

 

原本創意實驗室外設有水池種蓮花,後來才發現蓮花枯萎後會發臭,於是在書院服務課中讓學生提案改造。第一屆學生提了8、9個案子,第一次全部被駁回。經過反覆的討論與修正,出現了球池與九宮格。相關的硬體設備,鋸、釘與上漆都由院生完成。「做的時候不需要有太明確的想法,從做中慢慢摸索。學習做自己與找到自己。」

 

麥田花是創意學程時代的代表作之一,在學校沒有音樂系、戲劇系的條件中,透過一個個的工作坊,把整個音樂劇給拼湊起來。X書院將延續這樣的精神:重點不在會不會什麼,而是你想要做什麼。「遇到困難再想辦法克服,重點是一起把東西做出來的經驗。就算失敗了也是學習,以後會有人讓它更好。」

 

好玩、輕鬆、拖鞋滾來滾去是大家對X書院的印象之一,書院的吧檯邊常可見到院生在共炊共食。有人在做飯,其他人在旁趴著等飯吃,沒煮飯的人在用餐後會自動去洗碗。這一派景象彷彿比家還溫馨。第一屆書院47個學生,都可以相互叫出對方的名字,甚至知道彼此的動向乃至心情。某一次團膳,張鈺婕正忙著行政工作,有人高聲提醒記得裝一碗給助教,後來就看到院生端進辦公室給她,這一幕的溫馨感動讓她至今銘記。「把外在的條件營造出來,進而誘發學生的想像。」張鈺婕小結了X書院的教育理念。

 

提到自己,張鈺婕說自己其實是個叛逆的人,直到研究所畢業都沒有考過大考。在父母親的支持下,在高中以前都過著自學班的生活,上高中後被繁重的課業與考試壓得喘不過氣,甚至一度懷疑自己能否考大學。推甄上大學後,又用推甄上了研究所。「聯考只看學科,而且只看一次的成績,對學生太不公平。」重視人文關懷,樂於跟人群互動及相處的她,在X書院任職後發現自己與這裡的調性無以名狀的合拍。「被這邊吸引的人都有某種程度的相關性。」她笑著說。

 

訪談的最後,她強調:X書院的X,是由每個學生自己下定義。「路線不同沒關係,找到自己的路就好。慢慢走,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也沒關係。」張鈺婕希望院生來X書院上課,就像是在日常的大學教育中喘口氣。在既有的專業訓練外,輕鬆學習在變動中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