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.03.05

書院主打星-國際發展書院 劉育成

政大書院電子報第三期2012.03.01

思想與教育的串聯-專訪國際發展書院劉育成

■文/法碩三熊紹惟

「獨立思考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,透過思想理論的研讀,可以深化邏輯與推理的能力。」國際發展書院學術導師劉育成緩緩道出心中的教學理念,去年方從社會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的他,談到教育,濃濃的學術氣息流瀉而出。


國際發展書院學術導師劉育成。攝影:巫瑪斯。 

 

劉育成細心指導院生課程活動規畫。攝影:巫瑪斯。

  

劉育成(後右二)與院生於政大合影。照片提供:劉育成。

  

 

劉育成是政大宗教所第一屆的碩士生,當時研究的題目是伊斯蘭的婦女觀。以時間為經、古蘭經為緯,揭示西方女性主義者的「平等觀」與伊斯蘭世界「平權觀」的差別,以及古蘭經文與穆斯林實踐的差異。

 

博士班時,進一步以盧曼的社會系統論觀點來分析民主化與社會演化的進程。這些看來、讀來皆深奧的文化與理論研究,是否係今天擔任國際書院導師的契機?「其實只是剛好在這個時間點上接到這個工作而已,沒有什麼太宏大的理由。」他隨和地回應著。

 

國際發展書院自去年八月一日成立,有三門必修課,分別為國際發展導論、國際青年實作論壇,以及240小時國際歷練。劉育成的工作之一,就是協助總導師季淳教授講授這些課程內容。「身處在後現代的學習環境,影像成為知識取得的主要媒介,但這裡面有著認知破碎的問題。」

 

在過去的校園生涯中,他發現學生期待老師給出確切的答案,他認為這種習慣是這個時代所需面臨的問題,因為正確答案並非必然存在。若想立竿見影地獲得答案或結果,那麼吸收的過程就會變得零散,甚至會有過度化約的問題,終究學到的知識往往一閃即逝。在個人學術的養成過程中,他發現讀書會與充分的討論能有效涵養獨立思考與邏輯訓練的能力。

 

劉育成舉了博士班時期的例子,那時政大社會系教授黃厚銘帶領大家閱讀原典,每週花三個小時,但討論的量有時候卻只有兩三段的內容,因為黃厚銘認為討論的質比閱讀的量要來得重要。這樣的紮實訓練,對於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延伸,其廣度與深度是一般專業教育無法傳授的。事後回想起來,當中所學比自己隨意瀏覽書籍更為具象。

 

如今他也把讀書會與討論的精神運用在書院教育中。在他的大力推廣下,上學期書院的同學除了課堂學習外,也組成讀書會,閱讀與課程相關的讀物。「深入討論有時候會比自己埋頭讀書的成果還來得深刻,如此才會留在心裡,行動的時候更容易應用。」他從出席率觀察到學生經過閱讀、討論和分享、進而受到啟發的感動。

 

國際發展書院除了授課外,書院學習活動也非常重要且精彩。在強調養成師生緊密關係的方針下,每兩個禮拜都會舉辦導生會,透過持續的運作來建立彼此的信任。事實上,由於書院成員背景各異,系所、甚至年級都不同,以致一開始家族運作得較為辛苦。再加上政大學生日常生活忙碌,更難找到共通的時間來辦活動。

 

然而學期過半時,有同學找劉育成晤談,提出許多增進書院學習效率及院生情誼的計劃。「從交談與互動中,院生感受到書院提供專業教育不會獲得的東西,因此變得更為積極參與。」他同時強調,專業教育與書院教育並不排斥,更重要的是把書院所學應用在專業學習領域,強化專業領域的學習與思考。

 

正如同他寫給院生的信中所言:國際書院是一個輕鬆不拘束、但期待能培養個人在國際化、全球化場域中對話、批判性思考與學習「面對自己」與「如何學習」的處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