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.12.29

書院主打星─宿舍導師 林達陽

政大書院電子報第一期2011.12.30

專訪詩人導師林達陽

■文/法碩三熊紹惟

在一個風雨未霽的午後,藝文中心四樓的窗邊,政大書院宿舍導師林達陽說:「一定要當善良的人,縱然要花很多力氣和經歷很多事情才能體悟這個道理。」

法律系畢業後,毅然轉換跑道念了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,除了學校職員,他更廣為人知的身分是詩人。


新生書院宿舍導師林達陽。攝影:熊紹惟。

 

 

 

林達陽負責山居導師之夜活動,吸引眾多學生前來參與。攝影:劉珈均。

 

 

  

 

今年十二月,林達陽出版新書《誤點的紙飛機》,一度躍上知名網路書店新書文學榜第四名。對學生來說,詩人的生活或許比老師更令人好奇。如何妥善分配老師和詩人的身分,林達陽表示:「詩人表示我在某些東西上是易感和靈敏,但這和工作是兩碼事。」對作家來說,如果創作是志業而不是職業,兩者自然要有所切割以免相互干擾。「也許有人會因為詩人的身分對我產生聯想,但實際上我的身分並不只是如此而已。」話雖如此,在公餘時間,他仍然歡迎同學和他討論文創與寫作。他認為尚未踏入社會的學生,個人特色鮮明,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。人性和情緒在此交互作用,能產生更大的訊息量。

 

曾獲聯合報文學獎、中國時報文學獎、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、香港青年文學獎、台北文學獎、教育部文藝創作獎、優秀青年詩人獎等等,稱林達陽是同世代作家獲獎最多者並不為過。為什麼寫詩?他認為這和什麼是詩往往都令人難以回答。他引了夏宇為陳綺貞的曲所寫的〈失明前我想記得的四十七件事〉權作答案:「我必須全部記得/因為我害怕有一天有人會大聲地質問我/對著我看不見的眼睛/我會輕輕地說我看不見/但我全部記得。」

 

「喜歡和學生相處的那份自在,喜歡可以帶給學生東西、也從學生身上學到東西的感覺。」因為這個原因,林達陽選擇在此時以書院導師為職。年輕學子有許多創新的想法,人際互動的感覺更為強烈且具象。自我的存在感往往建立在人我互動中,社會乃至學校都是人際互動的環節。談到互動,他認為應該盡可能相信學生的掌控能力,他表示:「單純的命令和禁止是管理,但這裡是學校,在學校我們的使命並不是管理,而是教育,教育應該容許每個人在實踐中反覆修正的過程。」

 

不免俗地請林達陽分享對同學們的建議,這對他來說顯得有點為難,過往他從不輕易接受既定的價值觀。這幾年的工作經驗讓他有所感慨:當善良的人不容易,尤其在事情雜亂的時候。而花很多力氣和經歷很多事情後他體悟到,無論如何一定要當善良的人。「不應該令十七歲時候的自己失望。」,己所不欲的同理心是支撐這種想法的關鍵。

 

終究,林達陽沒給出一套如何成功的論述,無論是寫作或是人生。他認為成功或失敗的評價太過輕率,說得太多反而會是限制,畢竟未來的路需要靠自己走出來。就像他在《慢情書》中對自我的提問:「慢下腳步,抬頭看見光透過綠葉,變得清楚而溫和,照著我。什麼是真正的堅強和真正的溫柔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