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.07.18

中文獨享夜-從校園中的革命看學生運動

政大書院電子報第七期2012.07.05

中文獨享夜-從校園中的革命看學生運動

■文/法碩三熊紹惟

六月六號晚間七點,政大中文系碩士生廖啟余在山居學習中心分享《浪潮》的閱讀心得。為時兩小時許的座談會中,廖啟余分別播放國光石化的紀錄片與《惡魔教室》的部分情節,並從中分享他的學思歷程。


電影《惡魔教室》是自《浪潮》一書改編而成,是發生在加州某所高中的真實故事。

 

 

 

 

  

 

藉2011年國光石化影片當引子,談到這個活動凝聚台灣社會相當大的共識。從文史工作者、環境保育人士,甚至學校裡的學生。而近幾年的學生運動,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野草莓運動。當時廖啟余正在服役,一次在親戚家中餐敘時,長輩從懷中掏出一筆錢,要他回台北參加野草莓活動。那時候他發現,原來政治與公民運動可以重疊之處。

 

回到自身研究背景,廖啟余研究的是新儒家的思想史。他舉例提到:「儒者在民間,分享君王的權力,代表社會的良知。」是這樣的背景下,士大夫變得很清高。而在余英時的研究下,士大夫階級停止在清朝末年。隨後的時序,遇到現實政治產生無力感時,長時間缺乏民間的社團來反應。而在當代,可以展現純潔中立力量的,正是學生運動。「台灣的學生對自己的理想十分堅持,絲毫不可打折扣。」

 

隨後,廖啟余透過片段的《惡魔教室》探討學生運動與極權主義的關係。電影《惡魔教室》,其實是自《浪潮》一書改編而成。《惡魔教室》講述的是,法西斯可否在當代憲政國家中再現。開始眾人對此皆嗤之以鼻,隨著一連串的活動,眾人彷彿無法自外於那極具魅力的體制之外。他問道:「在與社會投降或妥協之外,假設有絕對的final solution會是什麼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