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.10.30

博雅行動論壇 曾聖文分享社會實踐甘苦談

政大書院電子報第六十一期2018.10.30

第6場博雅行動論壇: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計劃的想像與甘苦

【書院記者馮庭萱報導】博雅書院10月8日於舜文大講堂舉辦第6場博雅行動論壇,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曾聖文以「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計劃的想像與甘苦」為題,分享「社會實踐」實務——經營「三漁興旺」的過程,學生將課堂習得的專業知識結合社區特色,創造出新的宣傳方式,解決地方發展困境同時達到振興的效果。


10710-11.jpg

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曾聖文結合科技技術與人文精神,帶領學生到基隆、北海岸、馬祖與當地漁民共同經營社會營造。攝影:馮庭萱。

10710-13.jpg

博雅書院同學分享對「社會營造」、「地方創生」的想法。攝影:馮庭萱。

10710-12.jpg

曾聖文贈與發言同學「三漁興旺」的文創小物。攝影:馮庭萱。

10710-14.jpg

博雅書院院生結合課前資料對社會實踐的經濟面向提出反思。攝影:馮庭萱。

10710-15.jpg

博雅書院導師湯京平致贈今日演講紀念照,感謝曾聖文的分享。攝影:馮庭萱。

 

  

 

曾聖文坦言,社會實踐難以一般方式授課,為此特地設計通識課程,讓修課學生能親自參與田野調查並獲得學分。他滿懷笑容的說:「今天參加課程的1000個學生中,若有10個能留在社會實踐場域,那就值得了!」

 

曾聖文運用五個步驟——同理心、定義、創造、原型、測試——讓學生將課堂中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帶到社區現場,發揚當地特色或是解決居民的問題。他鼓勵學生親自到現場,感受當地人的情緒,才能更準確明白對方的需求。

 

「點子就是價值!」曾聖文進一步解釋,在「創造」階段應時時銘記由「我們如何......」出發,才能將抽象的創意轉化成具體的行動;而最後的「測試」階段則要一反常規,先將自己當成是錯的,小心求證。他並認同政大書院是提供同學發想點子的優良環境。

 

曾聖文分享海大的社會實踐課程,學生以影像記錄到基隆八斗子重建咕咾屋的過程;在馬祖場域現場發現居民缺乏更健全的醫療照護體系,他另與臺北醫學大學合作,以社團的方式帶領醫學相關科系學生到當地義診。

 

曾聖文指出,海大是以「專業技術」見長的學校,但社會實踐更需要從「人的需求」出發,了解當事人的情緒與感受,這是以人文精神立校的政大擁有的優勢。他期許未來有機會與書院合作,帶領政大同學體驗社會實踐的現場。

 

「社會實踐說簡單點,就是做一件讓人感動的事」,曾聖文回想在馬祖那段零度狂風中的日子,他認為那是社會實踐的「苦」,但同時也是往後留下餘韻的「甘」。

 

博雅導師湯京平讚許政大學生具有高度社會關懷,博雅書院「拱心石計劃」就是為了發揮學生潛力而設計的專題計劃,透過曾聖文豐富的社會實踐現場經驗,相信對同學有實務上的啟發。

 

10710-16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