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院導師之夜:林品儀、紀岱昀 - 尋百工

 

 書院導師之夜

尋百工—四個年輕孩子與一百位市井職人相遇的故事

講者:林品儀、紀岱昀

【書院記者卜暉珊、葉雅婷採訪報導】100/5/31

 

 「我們想用這一點點傻勁去記錄以大眾眼光看或許傻了一輩子的人。」林品儀這麼說。兩年前四個輔大應用美術系的同學以「失落的百工」為畢業專題,騎著摩托車紀錄全台許多不為人注意、較少人投身的職業點滴。現今,「綁竹掃把」已是夕陽產業,市面上大多是大陸製造的竹掃把,然而在苗栗公館還有阿公阿嬤天天早起親手綁竹條。鐵路電氣化的時代,在嘉義民雄的平交道邊,仍有看柵工堅守崗位維護交通安全。他們親臨現場瞭解這些工作,並用文字、影像詳實紀錄,再搭配自行刻印的墨拓做成精緻的DM,將DM放在流動性高的火車站等地,讓更多人認識隱身於各地的百工。

 

 在山居學習中心木地板,兩位講者用較為輕鬆的態度分享故事、製作細節,包括訪問北港畫臉師時男組長被畫的過程照片、學生和織蓑衣的工作者交涉過程…等都是十分珍貴的經驗分享。會後更有同學和講者私下分享個人經驗,同樣是參與社會關懷的活動遇到語言不通以及態度上的問題,講者和同學交流十分熱絡。去年遠流出版社曾將「失落的百工」作業重編成冊,但礙於版面因素許多圖片及文字無法編入,藉由面對面和同學們互動,講者更全面而深入地讓大眾認識百工。

 

 重新和同學們分享照片及背後故事,相較一年前感觸更複雜。這一年間,專題從參加比賽到集結成書,許多人好奇講者是否有更進一步的計畫幫助即將消逝的產業、回去探望那些師傅…等,紀岱昀感嘆:「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可挽救這諸多消失中的產業,我們所能做的只是『讓更多人看見』這件事,並希望大家可以盡自己的力量關注。」即使是如此艱困的環境下,仍有一些人默默執著於不那麼顯眼、甚至不為人知的工作。「態度決定高度」,紀岱昀說:「他們是真正以自己的身體去實踐的人,不只是教條而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