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婉瑜分享自己近年填詞創作的經驗。攝影:陳鈺臻。 林婉瑜邀請法律一許慈愍上台共同朗讀組詩〈14種告白的結果〉。攝影:陳鈺臻。 林婉瑜的詩迷來自不同學院、不同世代。攝影:陳鈺臻。 廣電四丁啟文提問林婉瑜是如何開始創作。攝影:陳鈺臻。 |
|
林婉瑜表示,新詩通常很沉靜,但她希望用不同途徑去抵達詩。她觀察到,有些剛開始寫作的人以為用艱澀冷僻的字才能接近詩的模樣,但她認為,詩意的成立與否才是關鍵。「詩是有力量的,最重要的是能夠推動讀者心裡的石頭。」她強調,使用平易近人的元素,例如生活中真實遇到的事件,反而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。
談及新詩的特色時,林婉瑜點出創意、意象、音樂性等五種不可缺少的元素;此外,創作者還必須掌握所使用的詞語會引發的聯想。
林婉瑜以自己的作品〈愛的24則運算〉組詩為例,創作發想來自從小到大學過的各種數學概念,發佈後收到很多理工科系學生的「指教」,但她認為,詩就跟戲劇一樣,有不同種類,她很樂於嘗試不同的風格。
此外,林婉瑜比較新詩與自己近年的歌詞創作後指出,填詞的創作除了受曲目、字數的限制外,還必須透過聽覺才能被理解。她認為,新詩是目的跟意象的結合,而歌詞則更強調與大眾的經驗連結。
林婉瑜現場邀請與會同學上台共同朗讀組詩〈14種告白的結果〉。法律一張慈愍說,之前有讀過講者的詩作,但在台上一同朗讀時,除了很緊張、很怕會把詩念壞,也好像對詩中描述的情感多了新的體悟。
歐西二秦佐指出,林婉瑜雖然是詩人,但一站上台卻很有「老師」的架勢,講者對新詩元素的分析對自己的創作練習幫助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