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CCU | XMS

   

Friday, 01 December 2017 14:39

與世界對話的窗口 朱國珍強調創作來自生活

中文寫作教學講座:生活散文書寫

【書院記者紀玟伶報導】中文寫作中心11月30日舉辦第二場寫作教學講座,邀請《半個媽媽半個女兒》作者朱國珍以「生活散文書寫」為題,分享自身創作經驗與生命體悟的交織。她說,「散文是生活中我思、我見、我感後,內心想與世界對話的窗口。」創作的養分即是取材自生活。


10612-01.jpg

作家朱國珍強調創作來自生活。攝影:紀玟伶。

10612-02.jpg

同學專注聆聽朱國珍的創作經驗分享。攝影:紀玟伶。

10612-03.jpg

會後同學向朱國珍請益。攝影:紀玟伶。 

 

  

 

朱國珍自國小三年級以「小三」、四年級「小四」依此類推的筆名,開展文字創作的旅程。她認為,創作是從生活中發現的觀點向外延伸,思緒互相碰撞後才會迸發出火花;因此文字的成熟度與年紀無關,而是基於創作者對於文字的熱愛,才能自在、沒心機的排列字裡行間的組合。

 

朱國珍觀察台灣各時期的文壇特色,隨著時間遞嬗與經驗的轉化,自反共、鄉土至21世紀的多元與性別,由此看出散文是生活的折射,更是時代的生活史。她進一步分析,書寫者為了追尋心中真理,內容不討好、不取悅、不欺騙,這與做人的道理一樣。

 

人生百味,朱國珍形容,每一味就像飯後咀嚼後的廚餘,不斷堆肥發酵,滋養創作的根基。語言應如何選擇、駕馭與鑄造?她坦言,唯有不斷的提筆練習,才能讓再短的文章都找到適當的字句,並避免矯揉造作的文藝腔。

 

此外,朱國珍提醒同學,內心的創傷常會讓人陷入創作瓶頸,建議不要急著闡述創傷,應等待時間使其轉化成文字。她以凌性傑的創作為例,可以書寫便是代表自己已能真正的放下。

 

英文三李怡庭表示,講者透過自己的人生故事強調創作的隨性與享受,能激發自己更多的創作動力。

 

法科所碩三陳尹昕提到自己有書寫的習慣,但是常陷入想表達卻無法書寫的困境,在這堂講座中獲得新的觀點。

 

10612-04.jpg